至揭秘闻臭师:鼻子比仪器灵敏?太灵也不行
2023年02月15日
导读:完成1个样品检测,需要综合6名嗅辨师的800屡次闻臭,才能得出1个稳定的结果。闻臭师,提起这个称呼很多人会问,这是个甚么职业?其实,闻臭师的专业称呼是嗅辨师,他们通过闻臭,分析恶臭污染程度并划定级别,判定结果则作为环境管理、环境治理的根据之1。
日前,有关方面来到昆明环境监测中心站,与这里的嗅辨师们1起,了解他们如何用鼻子给我们的城市环境断案。

闻臭这项职业有很多要求。

实验室里放着各类型号的采样瓶。
嗅辨师们的工作室位于昆明市环境监测中心内,10平米左右的屋子里,摆放着分为6个格子的办公桌,旁边摆放着充气仪器、气袋等装备。
在仪器装备发达的现代社会,为何还要用人的鼻子闻臭味呢?嗅辨师李娅萍介绍,这是由于恶臭是1种感觉性公害,会给人们带来不愉快的感觉比重随填料的加入量增加而增大和心理反应,其主观因素很强。另外恶臭是1种多组分、低浓度、低沸点的多种气体混合物,而仪器只能丈量出单1气体的浓度,这就需要嗅辨师利用嗅觉实验的方法来进行测试,以判定恶臭污染的程度。
其实人的嗅觉在某种程度上比仪器要灵敏,有的微量的臭气即便是高精密的仪器也测不出来,但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士可以闻出来。李娅萍说。不过要成为嗅辨师,鼻子太灵或鼻子太迟钝都不行,健康的鼻子才是重要的标准。

嗅辨师在滇池草海收集空气样品。

收集空气样品之前,需要测定风向,然后根据风向选择收集地点。
这次实验,我们选择了滇池草海。收集空气样品之前,需要测定风向,然后根据风向选择收集地点并将描绘笔抬起。1般来讲要搜集4个方位的空气,1个在上风向,3个在下风向,下风向的3个点要呈扇形散布。
嗅辨员选定收集地点后,只需要打开事前准备好的真空瓶的气嘴,不到1分钟就可以搜集好1瓶样品。将样品带回监测中心实验室后,6位嗅辨师和1位判定师便各就各位,开始4个小时左右的闻臭。
嗅辨师要闻的是1个个充入空气和样品的塑料气袋。3个气袋分为1组,其中1只注入了样品,嗅辨师需要从当选出装有样品的那1个。只见嗅辨师们打开气袋的气嘴,1只手握着气嘴将其放到鼻子下方,另外一只手轻轻按压气袋,将气体从气袋里缓缓释放出来。全部进程嗅辨师们专心致志,工作室内非常安静。
这样1个样品,每名嗅辨员要闻72次,6个人加起来要闻400屡次。而1个样品需要连续收集两天,因此这个工作量还得乘以2。完成1个样品检测,6名嗅辨师要闻臭800屡次,才能得出1个稳定的结果。

嗅辨师们聚精会神地检测样品气袋。
带上丈量仪器和采样瓶前往选定的收集地点。
为了保证嗅觉正常,嗅辨师的推动力1般是经济推动因素平常忌讳很多,例如平时不能吸烟饮酒,也不能吃太辛辣刺激的东西,有工作任务的时候,大家连葱姜蒜也是不能吃的。昆明市环境监测中心有17名嗅辨师,其中14名是女士,女孩子都爱漂亮,但是她们在工作中不能化装,更不能喷香水,全部进程需要素颜上阵。
嗅辨师们表示,恶臭样品是经过稀释的,对身体不会造成严重危害,但是每次闻臭后恶心反胃、食欲不振是常常的事。实验中,记者和在场工作人员也尝试闻了几组样品,闻完后大家都面面相觑,完全分不出哪一个袋子里是样品。看来嗅辨师这个职业,真的不是人人都能够胜任的!